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通榆信息港 2023-02-02 450 10

百枚导弹火力全开,炸出的却是虚弱和尴尬

因为认定是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并攻击了克里米亚大桥,作为报复俄罗斯在10日和11日连续两天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其中10日发射75枚导弹(不算自杀式无人机),11日发射28枚。

攻击后俄乌两方的声明大相径庭,乌方称两次均拦截了俄方发射的大部分导弹,并且指责俄军肆意对平民和民用设施发动攻击。而俄罗斯国防部两次攻击后均发表声明称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作战目标。

现在网络上已有大量现场视频、照片等,谁是谁非大家可自行查阅和评议。不过这一次俄罗斯倒是说了实话,它确实是完成了“既定的作战目标”–报复。

自从上个月乌克兰开始大反攻后,俄国内的强硬派一直觉得俄军作战不力。他们认为俄军应当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给予全面且毁灭性的打击,从根本上消除乌军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这些人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有很多战例佐证,例如美国对伊拉克、北约对南联盟等。那么俄军为什么不使用这个方法来扭转不利局面呢?不是俄军的指挥层面理解不了这些,是那些强硬派有意无意地都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能力。

导弹攻击一天后

基础设施广泛地分布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而且基础设施本身的属性也意味着它的抢修性很好。这就意味如果想要攻击产生效果,就必须以摧毁大于维修的速度进行持续性攻击。要这样做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制空权和足够的火力投送能力。

现在的事实是俄军的战机正不断向国内后移,战机(有人驾驶)进入乌克兰作战的架次也越来越少。这两天俄军发动的空袭也证明这点,全部是导弹和无人机的远程攻击。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想要实现摧毁对方的基础设施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人觉得有导弹就不需要战机冒险进入前沿了,攻击更加高效安全。但是问题是有钱造出那么多导弹么?别说俄罗斯连美国都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各国研发各种高精度炸弹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攻击成本。

这次俄罗斯两天的导弹投送的数量,也能证明这个问题。第二天相对第一天数量锐减不说,两天一共也就投放了一百多枚。撇开命中率和威力,就算是一枚击毁一个设施,乌克兰值得攻击的设施数目就这么点么?

有的人觉得虽然军事成效不大,但是在心理上极大了震慑了乌克兰。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了。

俄罗斯发动对乌军事行动后,一直是在两线作战。一线是正面战场上与乌军的对抗,一线是在舆论上争取欧美放弃对乌援助和对俄制裁。后者的重要性还要高于前者,因为它在实际上决定了乌军和俄军的战斗力以及战斗持续能力。

对于欧美的援助、制裁行为,目前俄罗斯应对的策略并不是正面硬杠。而是通过更进一步抬高欧洲能源成本这种软刀子,在欧美内部制造矛盾和分歧,迫使他们联盟瓦解和放弃。但是扔在乌克兰的导弹怎么实现这个目的?而人类同情弱者的情感,反而会让欧美舆论更加偏向被攻击的乌克兰人。

论对欧美各国的影响,俄罗斯这百枚导弹造成的效果远不及在地铁站内躲避空袭的乌克兰平民的歌声。此后欧美军援乌克兰防空系统的障碍将会进一步降低,俄军也将因此离制空权更远。

所以说这次俄军导弹袭击的目的就不是什么开始大规模打击乌基础设施,单纯的就是为了“报复”。

因为克里米亚大桥被炸,虽然伤害不大(大桥离被炸断还很远),但是侮辱性极强。不但是对俄罗斯和俄军的羞辱,而且也损害了莫斯科的威信,因此莫斯科必须做出相应的军事回应。

但是俄军目前在战场上没有优势,短时间内没能力获取什么重大军事成果。空天军孱弱的作战手段和能力,以及俄军并不强大的情报能力,也让俄军没机会实施“斩首”。

短期可使用的手段,也就只有用导弹发起攻击,然后通过文宣获取“胜利”,以此抵消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带来的尴尬。深陷泥潭的莫斯科也只能这么螺蛳壳里做道场了。


广州画册设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通榆信息港  

© 2015-2020 Powered by 通榆信息港 X1.0

微信扫描